面对汛情,郑州金融岛项目半个小时内,集结10余名党员、团员,带上30把铁锹、500余个沙袋奔赴至现场,连续奋战5个小时,用400余个沙袋筑牢堤坝,有效防止水势蔓延,保护周边居民人身财产安全;天宸苑项目小区因为停电停水,志愿者肩扛成箱矿泉水爬到29层,为孤寡老人送去矿泉水等物资;河南巩义市云智小镇项目主动联系受灾群众,积极安置300余人,为灾民免费提供住宿和生活用品,分公司党总支副书记带队前去探望,并为群众和项目职工送去慰问品。 暗流涌动——深海无人力量悄然发展随着深海作战技术的不断突破,深海空间力量悄然发展,相关概念的研究再度兴起。 未来,随着大量无人潜航器的研制与列装,与深海无人作战相关的战略与战术也将浮出水面。 深海无人作战是陆海空全方位无人作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该作战形式的发展,主要围绕无人潜航器的研制与应用展开。 无人潜航器凭借强大的隐身性能,能够对敌潜艇进行长时间跟踪,是侦查敏感海域的利器。 作为水下武器搭载、后勤支持平台,无人潜航器不仅能够自主攻击,甚至还可作为诱饵,协助母艇猎杀敌潜艇。 美国率先提出建立水面水下立体攻防体系的概念,并注重发展无人潜航器。 2020年7月,美海军向通用动力公司追加1360万美元,用于开发“刀鱼”无人潜航器项目。 “刀鱼”可以在水下进行大于16小时的作业,并且可以发射低频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扫描,具备强大的信息获取和态势感知能力,极大提升了美海军现役猎雷和探雷系统的作业精确度,该项目拟于2021年完成,2022年投入量产。 同时,俄罗斯无人潜航器的研发也呈现活跃态势。 2020年5月,俄罗斯“骑士”-D无人深海系统下潜10028米,成为世界上首个触底马里亚纳海沟的无人潜航器。 而被称为“末日核弹”的“波塞冬”号无人潜航器,其水下测试、核反应堆实验等也被提上日程,预计于今年交付海军,将成为俄海军的杀手锏武器。 战场新秀——无人潜航器为何备受青睐与传统海战具有的集群对峙、抵近攻击、机动缓慢等特点相比,现代高科技海战作战样式多元、作战空间广阔、作战节奏紧凑。 俄罗斯以“波塞冬”核动力潜艇为首的系列无人潜航器快速发展就是佐证。 就装备性能而言,无人潜航技术是推动海洋战场态势融合的有力支撑。 和平时期,海军无人装备能够提前探测战场的水文电磁环境,掌握敏感海域的战场环境。 战争时期,海军无人装备不仅可以作为侦察打击单元,还可以作为网络传输节点。 无人潜航器负责发现和识别水下环境数据信息,在无人机、无人艇等平台之间搭建数据交互链路,共享信息,实现协同作战的同时,能够整合海军作战力量,提升海洋作战系统的可靠性和风险承受能力。 外媒报道称,在反潜战中,潜艇、海上巡逻机等有人平台价格昂贵,无法大量建造使用,而利用廉价的海上无人系统平台形成的网络化作战力量,虽无法完全替代有人平台,但在经济效益上,可高效替代有人平台执行任务。 发展无人潜航器将缓解美俄军事博弈带来的经济压力。 针锋相对——新型海战模式浮出水面深海无人技术较量的背后,折射出大国军事力量的博弈。 当前,俄罗斯在强化新概念武器研发的背景下,相关机构同步进行多型号研发,无人潜航器技术日渐成熟。 俄罗斯正处于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时期,俄罗斯海军致力于发展可穿透反导防御系统的无人潜航器,通过在水下的隐蔽部署,抵消美国反导防御系统的优势。 同时,美国也在加快无人潜航器列装。 数月前,美国防部一项评估报告要求美国海军将航空母舰从目前的11艘减少为9艘,在维持现有大型水面战斗舰队数量的基础上,增加数十艘不同性能的无人水面舰艇,提高无人作战装备在其兵力结构中的占比。 可预见未来美海军将逐步加大对无人海战装备的投入,从侧面反映出美海军战略发展重心的转移,加快构建新型海洋作战力量体系的步伐。 随着无人潜航器技术与军事打击手段的进一步融合,无人潜航器正从“海底侦探”向“全能战士”转变,通过与无人机、无人舰队的协同运用,构建一体化海上无人作战系统,正逐步成为未来海洋无人作战的发展趋势,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发海战模式的颠覆性变革。 (梁真瑜李千奥梁佩晖聂鸿飞)(责编:陈羽、秦华)分享让更多人看到。 10月上旬,山西降水频繁,降雨主要出现在10月2日夜间至6日和10月8日至10日。 (责任编辑:admin)本文由刺激爽片在线免费观看整理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rossfit224.com/bg/210.html |